World Languages

Online Chinese Book Discussion 11/2020 網上中文書籍討論會

我們在11月18號星期三舉行了每月一次的網上中文書籍討論會。這次討論會一共有21人參加,我們介紹和討論了下列書籍:

杏林子. 真情是一生的承諾. 台北:圓神出版社,2000.

周有光. 我的人生故事 (海外增訂本) 香港:香港中和出版有限公司,2014.

周小雨 主編. 上班族就要這樣喝茶. 哈爾濱:黑龍江科學技術出版社,2016.

白澤卓二. Juice 健康飲. 台北市: 帕斯頓數位多媒體有限公司, 2015.

錢鍾書. 寫在人生邊上. 北京:社會科學出版社,1990.

石文珊, 李秀臻合編. 人生的加味. 台北:秀威資訊科技,2020.

濮青. 東風 西雨. New York: Cozy Publishing House, 2019.

此外,資深媒體人周勻之先生在討論會中介紹了美軍軍階的分類。

我們很高興在討論會後,我們收到了兩篇發言文字稿,特別感謝紐約的王瑜老師及澳洲的楊復陶女士:

一.

王瑜老師朗讀一首今年諾貝爾得獎女詩人 Louise Gluck 的短詩《雪》。譯者李笠是現居上海的著名詩人。

十二月暮,父親和我

在去紐約看雜技的路上

刺骨的風中,他讓我坐在肩上

白色的紙屑

圍著鐵軌飛舞

父親喜歡這樣

站著,背著我

而不用看見我

我記得

我是怎樣看見父親

目睹的那個世界:

我漸漸學會了

進入它的空虛

沉重的雪

不是飄落,而是圍著我們打轉

 

王渝老師接著推薦了一首她極喜愛的短詩:木心的《從前慢》

     從前慢

記得早先少年時

大家誠誠懇懇

說一句 是一句

清早上火車站

長街黑暗無行人

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

從前的日色變得慢

車,馬,郵件都慢

一生只夠愛一個人

從前的鎖也好看

鑰匙精美有樣子

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。

 

王渝老師還介紹了新書《人生的加味》,是紐約華文作家協會文集,由石文珊和李秀臻合編。她提到書中許多動人篇章,舉了鄭啟恭的《史黛拉最後的生日午餐》為例。

 

二.

下面是在澳洲楊復陶女士的發言記錄:

“各位讀書會好朋友: 晚安

  今天我要介紹的書是杏林子所寫的「真情是一生的承諾」。杏林子是其筆名,她的原名叫做劉俠,她在12歲時,被診斷出患了罕見的類風濕性關節炎。這是一種無藥可治的、因自身免疫系統不全而引發的慢性疾病,身體90%的關節壞死,只有手指可以動,由於罹患此等重病,劉俠不得不中途輟學,故此她的最高學歷僅為“北投國小畢業”。

  杏林子雖然只有小學六年級學歷,但靠著堅強毅力和自我進修,在她61年的生命中,病了49年,卻完成了散文、劇作等作品共80多部,她的文筆洗練,感性溫柔,字裏行間更洋溢一股毫無怨天尤人,也從不向惡劣命運低頭的堅毅。她在病痛中還能如此堅強、豁達和樂觀,她在文章中教人認識生命,尊重生命和熱愛生命;她的作品能振奮人心,讓人發出無比的讃嘆。

 「真情是一生的承諾」,這本書中一共有23篇文章,包含親情、友情、愛情、師生之情,杏林子將這些真人真事一一的寫進這本書當中,杏林子提醒我們愛要及時,不要等到失去了這份愛時,才醒悟過來。在我們還來得及的時候,緊緊把握住每一刻,千萬不要鬆手。

  故事中令我震撼的是「來不及的愛」。在這篇文章中提到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:

  第一篇故事是敘述一位女士原本打算出外留學,但卻為了與她心愛的人在一起而放棄了,於是她的丈夫對她許下諾言,將來會帶她去環遊世界。可是隨著一個個孩子的誕生,他們的經濟根本就不許可他們出外旅遊,於是丈夫說:「等孩子們長大了再去也不遲。」孩子們個個都長大成人,也成家立業,但此時丈夫的事業正處於顛峰,丈夫便說:「退休後,我全部時間都屬於妳,無論天涯海角都會陪妳去。」好不容易丈夫終於退休了,可惜這位女士已變成老婦了,身體狀況大不如從前,接著發生一場腦中風,使老婦長期昏迷,留下丈夫守在床邊。不斷地重複說:「老伴!妳要趕快好起來啊!我要帶妳去巴黎看鐵塔,去倫敦看大笨鐘,...」

  第二篇是敘述有一位名叫「芽子」的老兵,他在14歲時,國內時局發生了變動,他的母親為了他們家要留後代,四處託人終於在部隊裡找到了1個勤務兵的職位,跟著部隊一起到台灣。在臨走之前「芽子」不要母親送他,可是他的母親還是忍不住到碼頭,看到在隊伍中比別人矮了一個頭的芽子,急忙地想抱他。可是他卻推開了母親不耐煩的說:「回去啦!叫你別來,你還要來!」。沒想到這一到台灣,一晃就是45年,再也沒回過家,母親在他走後第三年就過世了。唯一的妹妹文革時期,也不知道到哪裡去了。「芽子」也沒有結婚,住在榮民之家。有一天榮民之家的老夥伴們為他慶生,他突然哽咽的說:「我想我娘,我想要娘抱抱我 ...」這一說,四周的老兵們唏唏嗦嗦哭成一片。

  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我的公公,他也是一位老兵,1949年帶著我的婆婆,隨著部隊來到台灣,他常和我們提起當年在北京的事情,他說等到兩岸通航時,他要帶我們回北京老家看看親友。等到兩岸可以通的時候,他託人去北京打聽他的親友,結果一個也聯絡不到。他非常失望從此絕口不提這事。我們住在海外的僑民,常常遇到這樣事情,像我的父親在臨終時,我就沒辦法在他身旁,這件事我深感到遺憾。

  我們總以為時間會等我們,但現實並不容許,隨時會奪走你身邊的東西,世間有太多來不及的愛,來不及表達的歉意,來不及挽回的錯誤,來不及實現的諾言,來不及送出去的祝福 ...........。我們總認為事情可以從頭再來,以彌補我們的遺憾。豈不知這親情是永遠沒有辦法彌補。所以我們要在還來得及的時候,好好珍惜身邊的人,不要讓親情成為「來不及的愛」。”

 

閱讀書籍不僅使我們體會到書中的奧妙,也增添了生活的樂趣。在討論會中,大家發表自己見解的同時,也聽取了別人不同的意見,分享了我們閱讀的樂趣。

圖書館的網上中文書籍討論會每個月舉行一次,12月份的討論會將在十二月16號星期三晚上舉行。您如果有意參加,請跟我 qiwu@nypl.org 或張先生 hungyunchang@nypl.org 聯絡。

Special thanks to NYPL Principal Librarian Hung-yun Chang at Stavros Niarchos Foundation Library (formerly known as Mid-Manhattan Library) for all his help with this blog post.